
金年会这个药不知道什么时候吃?盘点常见药物服用时间
金年会 我们经常在药品的说明书上看到“餐前服用”“餐后服用”等等提示,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餐前服用”,多久算“餐前”?为什么非得餐前服用?餐后服用会发生什么?那对应的,餐后服用呢?
饭前服用的药物
空腹服用的药物一般建议在餐前1小时服用,饭前服用的药物一般建议在饭前15~30分钟服用。需要饭前吃的药物,如果饭后吃了,食物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进而影响药效。这类药物一般有:
01
降糖药物
进食后血糖会升高,为了避免血糖大幅波动,降糖药物一般餐前30分钟服用,具体药物如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
02
消化系统药物
消化系统药物许多需要餐前服用,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应在早饭前半小时服用,这样可以有效抑制饭后食物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增加;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等)建议饭前15~30分钟服用,可以帮助促进胃蠕动和食物向下排空;胃黏膜保护剂(复方谷氨酰胺、硫糖铝等)也应饭前服用,以便药物充分作用于胃壁。
此外,降脂药(如非诺贝特)和抗凝血药(如蚓激酶)也推荐在饭前服用。
饭后服用的药物
饭后服用的药物一般要在饭后15~30分钟服用,这是因为需要饭后吃的药物,如果饭前吃了,可能会加重胃部刺激,或者达不到想要的药效。此类药物一般有:
01
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尼美舒利、布洛芬、双氯芬酸等)一般建议餐后服用,因为这样可以减少这些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但很多时候这种药物是按需服用的,比如为了及时缓解症状,也不用非等到正常吃饭时间后,如果服用此类药物容易肠胃不适,可以少量吃点食物后再吃药。
02
维生素
我们的胃是酸性环境,维生素B1、B2等在酸性环境中容易被破坏,饭后服用有利于这些维生素的吸收。
此外,还有一些药物如磷酸铝凝胶,根据不同适应证需选择不同服药时间。例如,治疗食道疾病时需餐后服药;治疗胃-食道返流、食道炎时于餐后和睡觉前服药;治疗胃炎、胃溃疡时于餐前半小时前服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时于饭后3小时及疼痛时服用。
晨服的药物
晨服指早上服用,如果没有特殊强调,那就是早餐前或早餐后都可以。这类药物一般有:
01
长效降压药
长效降压药如氨氯地平片、培哚普利片、非洛地平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贝那普利片、西尼地平等,这些药物一般每日服用一次,建议在早晨7~8时左右服用,以维持一天的血药浓度,有效控制白天的血压高峰。
02
抗心绞痛药
这类药物如美托洛尔缓释片、比索洛尔片等。这些药物每日只需服药一次,应在清晨服用,以避免气温低时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导致血压升高和心绞痛的风险。
03
抗抑郁药
这类药物如氟西汀、帕罗西汀、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等。这些药物多为每日给药一次,建议早晨服用,因为抑郁症的症状常表现为晨重晚轻,早晨服用有利于减轻焦虑、抑郁症状。
04
利尿药
这类药物如呋塞米、螺内酯等。如果每日服药一次,建议早晨服用,以避免夜间排尿过多影响睡眠和休息。
05
甲状腺激素类药物
这类药物如左甲状腺素钠片等。因其吸收不规律,宜在早餐前半小时用药,空腹将一日剂量一次性用适当液体送服,以利于药物的吸收。
睡前服用的药物
睡前服用的药物需要根据每天入睡时间估计一下,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这类药物主要有:
01
安眠药
常见的安眠药有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右佐匹克隆、氯硝西泮、唑吡坦等,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安眠药嘛,肯定要在睡前用。
02
抗过敏药物
如马来酸氯苯那敏、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依巴斯汀等。这类药物容易引起乏力、嗜睡、眩晕等不良反应,建议在晚上服用。
03
平喘药
如白三烯(炎症介质)受体抑制剂孟鲁司特钠,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茶碱缓释片等,如果医生建议一天服用1次,晚上是最佳用药时间。因为哮喘患者经常在夜间或凌晨发作或加重。
04
钙剂
如碳酸钙D3片,若每日只服1次,服用的最佳时间建议餐后或者晚上睡前。
一方面因为酸性环境有利于钙的吸收,进餐可以刺激胃酸分泌,饭后不久是胃酸分泌最充分的时候,因此,饭后1小时左右服用钙剂最好。
另一方面,按正常的激素分泌调节作用,人体在晚间12点以后至凌晨时期内,血钙最低,夜间服用钙剂的吸收率最高,利用最好。大家可以根据习惯来选择。看哪个时间最容易记起来服药,那就是最推荐的时间。
05
驱虫药
如灭虫宁、肠虫清等,睡前服用可减少白天的不适感。
吧啦吧啦说了这么多,非专业人士表示记不住。记不住很正常,之所以说这么多并不是让大家一定记住,而是要强调一个事儿——吃药之前仔细阅读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如果说明书有具体标准,比如“饭后一小时服用”这种,那就以说明书为准,同时具体的药物和剂量应遵循医生的指导。

金年会第41次南极考察:南极中山站的“生命之水”从哪里来
金年会 水是生存要素之一。在中山站,队员们喝的水从哪里来的呢?
在中山站区的西南高地上,远远地能看到冰面上有一个绿色的半球形建筑。队员带着走近了才知道,中山站的生命之水就在这片冰面下面。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队队员张方根:前面这里有一个淡水湖,相当于是雪水融化的,形成了一个淡水湖,常年都有。表面它是冻住的,底部没有冻。这个叫莫愁湖。站上用的水都是从这个湖里过来的。
虽然南极洲上覆盖着巨大的冰盖,组成这些冰盖的淡水资源占据了地球淡水资源的70%以上。但是在南极,很难利用这些淡水资源。目前,南极大陆全境分布着约20个国家的近40个全年科考站,还有运行维护的夏季专用科考站。但并不是每个站都有合适的淡水湖,有的需要通过海水淡化来取水。在中山站,有了莫愁湖,队员们确实不用发愁了。即使是冬天,湖底下的水也不会冻住。
湖心泵房内的温度常年保持20度左右。为了掌握冰下淡水的情况,队员们还会定期来测量冰厚、水位和水质。莫愁湖的水从泵房抽上来,通过这些管路,一直延伸送到发电栋。这些管路里不仅装有保温层,还有电加热,确保水不会被冻住。
在发电栋,不仅有水处理房,还有锅炉房,这样莫愁湖的水在这里就可以进行热交换,供到越冬楼和厨房等,水龙头出来的水就都是温热的。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队发电班班长张冬:我们相当于一个小城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金年会如何规避室内空气检测治理陷阱
金年会 面对检测方法不规范、诱导购买甲醛治理服务等不良营销
如何规避室内空气检测治理陷阱
进入供暖季,由于开窗通风时间相对少,室内空气质量安全受到很多消费者关注。尤其是针对刚完成装修的房屋,一些消费者选择购买室内空气甲醛检测、治理服务。
相关调研显示,目前市面上一些企业通过宣传“甲醛致白血病案例”“家具装饰叠加超标”“无醛不成胶”等,制造“甲醛焦虑”,再通过不规范的检测方法甚至恶意调高检测数据,诱导消费者购买甲醛治理服务。
业内人士认为,室内空气质量安全关系居住者身体健康,消费者面对不良营销要提高甄别、选择能力,避免落入室内空气甲醛“假需求、假检测、假治理”陷阱;同时采取科学、准确、适当的举措,降低室内有害物质浓度,切实提高居家环境质量。
看资质、不轻信,多维度辨识检验检测机构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从事装饰装修材料、家具家电等产品检验检测的机构应该取得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认定(CMA)证书。
中国消费者协会有关负责人提示,要正确辨识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消费者可以要求检验检测机构提供相应CMA证书,或在市场监管部门网站上查询机构的资质信息。另外,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官网,可以查询到通过认可的相关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检验检测机构和具备检验检测能力的室内空气检测机构信息,消费者也可以从中择优选择。
此外,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广大消费者不要轻易相信“试纸”、简易“试剂盒”、“检测仪”的检测结果,这些检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也无法作为索赔、诉讼的依据。
遵程序、不过度,谨慎选择甲醛治理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上门检验检测机构是否严格遵守工作程序也很重要。在具体操作中,正规检验检测机构应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程序进行取样和检测,包含现场采样、取回样品、仪器检测、出具报告等环节。消费者要注意对上门人员的身份进行识别,如要求上门人员提供相关身份证明、检验检测机构工作证件等;交接样品,一般不会通过邮寄,而且上门采样员人数应不少于两人。
目前,一些消费者出于从众心理,会过度购买一些甲醛治理产品。对此,陈音江认为,消费者应谨慎选择甲醛治理产品,很多产品性能未经有效验证,存在夸大治理效果、包装标识不清、伪造检验结果、提供虚假证明等问题,最有效的治理方法就是开窗通风。对于一些打着“免费、低价检测”旗号,实则兜售其高价治理服务的机构,消费者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采取多种正确方法,降低室内甲醛等有害物质浓度
中国消费者协会有关负责人建议,消费者要合理控制装饰装修材料使用量。室内空间甲醛浓度既与材料甲醛释放量有关,也与单位体积空间装饰装修材料的使用量密切相关。当材料甲醛释放量越高时,室内空间能使用的材料量就越低。要在有限空间大量使用装饰装修材料,必须提高材料的环保等级,使用低甲醛甚至无醛材料。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对于其他辅助方法,中国消费者协会有关负责人分析,空气净化器通过化学反应将甲醛分解为无害物质,市面上有多种类型的此类产品,消费者选择时应注意其处理效率及安全性。活性炭具有很强吸附能力,能有效吸附空气中的甲醛分子,消费者可将活性炭包放置在房间多个角落,但要注意及时更换,因为活性炭饱和后会再次释放吸附的物质。在养殖水生动植物方面,因为甲醛易溶于水,通过空气泵将室内空气中的甲醛不断引入到水缸中,定期更换缸里的水,也可以带走部分甲醛。(记者 齐志明)

金年会财经聚焦·小数据大经济丨工地“信息流”蕴含大国经济投资活力
金年会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 题:工地“信息流”蕴含大国经济投资活力
新华社记者魏玉坤、叶昊鸣
冬日的阳光下,位于贵州安顺的中铁二十三局黄百铁路红基隧道施工现场,挖掘机、运输车、装载机、混凝土泵车……各种机械的轰鸣声交织回响,戴着安全帽的工人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一千多公里之外,安徽东至县尧渡镇,当地干部群众正抓住农田水利建设的施工黄金期,调来大型挖掘机,加紧推进汪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大江南北,一个个建设项目工地上,各类工程机械的开工率和平均作业量,汇聚成反映各类工程项目投资热度的“信息流”,成为观察经济运行的重要参照。
在位于湖南长沙的三一重工“18号厂房”内,基于树根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遍布全国的上百万台挖掘机、吊装设备、混凝土机械等设备的大数据,汇聚成实时更新的“挖掘机指数”。
透过大屏看,最新的“挖掘机指数”彰显大国基建的稳步推进,映射投资活力:
2024年,各类机械设备中,最忙碌的要数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塔式起重机等吊装设备,开工率达到72.91%,位居大类设备榜首。挖掘设备、工程设备开工率分别为58.87%和54.21%,忙碌指数位居第二、三位。
此外,从全国看,23个省份工程机械综合开工率超过50%,其中安徽、浙江、江西、海南、湖北、四川、福建、重庆、广东等省份开工率超过60%。
投资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虽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得益于“两重”“两新”等一揽子政策及时出台,政府投资持续发力,带动放大作用持续显现,经济运行明显回升。
挖掘机销量,从另一个侧面印证基建投资的回暖。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挖掘机主要制造企业的统计,2024年12月份销售各类挖掘机19369台,同比增长16%。其中,国内销量9312台,同比增长22.1%。
与“挖掘机指数”相呼应,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信息中心多项与项目施工建设和投资相关的高频数据也反映了向好趋势。
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全国工程机械开工率较三季度上升1.2个百分点;31个省(区、市)中,18个省份四季度工程机械开工率较三季度上升。四季度,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为29.1%,较三季度上升3个百分点。
此外,作为反映项目投资强度重要先导性指标的工程项目中标热度指数也在2024年四季度快速上行,同比增长10.3%,其中12月份同比增速为30.5%,增幅较11月份扩大16.8个百分点。
“四季度上述多项指标呈向好态势,显示一系列稳投资政策不断发力显效,持续推动各类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随着更积极的扩大有效投资政策落地实施,有望进一步提升投资的韧性和内生动力,更好发挥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副主任魏颖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时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并明确指出要“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
近期以来,各地铆足干劲,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提速,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动力:
向东看,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重要项目常泰长江大桥建设进入冲刺阶段,1600多名建设者在浙江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进行大桥水下基础和桥墩墩身施工;
向西看,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两万多名建设者日夜奋战;
向南看,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狮子洋通道项目建设紧锣密鼓,贵州六枝至安龙高速控制性工程——花江峡谷大桥以每天30多米的吊装速度推进;
向北看,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枢纽主体基本完工,枢纽周边“两横四纵”路网雏形显现……
“截至目前,2024年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的项目已基本全部开工、完成投资超过1.2万亿元,2025年约1000亿元项目清单也已提前下达。”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说。
不断增加的政府投资,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项目完成投资超1.3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项目完成投资超3.6万亿元。近十年来,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40%。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竞争力。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一系列新谋划聚焦提高投资效益精准发力——
高质量推进“两重”建设。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拓展“两重”建设支持范围,进一步提高国债资金对项目的支持比例;
高效益用好政府投资。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并优化支持范围,更好发挥专项债券投资效益,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收官;
高水平调动社会投资。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滚动接续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拓展民间投资发展空间……
下好投资“先手棋”,更好发挥投资在稳增长、调结构、育动能、惠民生、防风险等多方面的关键作用,必将持续激发内需潜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